欢迎访问本网站!

人文学院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岛国资讯 -> 正文

岛国资讯

    岛国资讯

    加强活动设计 打造乐学课堂(一)

    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20-06-04 点击数:

    每星期六的下午,美丽静谧的艾玛卢校区都会传来孩子们阵阵的喧闹声,十几名汉语儿童班的学员都会走进孔子课堂学习。本学期由于志愿者老师无法及时赴任,我担任了其中一个班的汉语教学,和与我年龄相差近50岁的孩子们一起开始了汉语的教与学活动。班上有6名5到7岁的学生,4名母语为汉语,2名讲英语。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也不相同。

    结合这个班级的特点,我制定了循环往复,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。教学内容依据话题展开,设计多种任务,通过活动和游戏加强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。目的是打造乐学课堂,让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获得汉语知识和文化熏陶。

    一、教学内容整合

    孩子们的学习多是从身边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开始,由具象到抽象。由于班上有新生,也有老生,有些话题孩子已经接触过,但考虑到语言学习包含字、词、句、语篇、汉字识读和书写等多个层次,同样的话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设计再次呈现给学生。这种复现有助于孩子加强记忆、加深理解、提升表达能力,符合从简单到复杂,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发展规律。

    例如,孩子们已经认识许多动物图片,在此基础上,我把课程整合成《我有一个大农场》,把动物的名称、体貌特征、汉字识读、动物习性等内容,通过歌曲、谜语、手工、问答、词汇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设计呈现出来,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动物词汇,学唱歌曲并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动物。具体设计如下:

    歌曲导入看视频、听歌曲《我有一个大农场》。先听两遍,让学生说一说歌曲里提到了什么动物,动物的叫声是什么样的。再请学生回答,你还知道什么动物?你能模仿它们的叫声吗?你喜欢哪种动物?你在瓦努阿图经常见到什么动物?

    汉字学习。投影屏幕上放映农场图片,依次呈现八种动物的图片和汉字,帮助学生认读汉字。利用白板,先复习“猫”和“鱼”字,再把其他动物名称也写在白板上,再次让学生识读。

    手工。给学生发放印有不同动物图案的空白中国团扇,让学生涂色,并认读自己扇子上动物的名称。

    学唱歌曲。学生们先跟老师朗读《我有一个大农场》的歌词,然后学唱歌曲。

    第二次课,学习新课前先通过探照灯游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。屏幕上依次显示出不同动物图案,我随机将探照灯停下,照射到哪个动物,就请学生说出该动物的名称,并且还要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与这个动物相关的信息。例如,“小猫喜欢吃鱼”。然后复习汉字,发给学生印有多种动物的农场图片和汉字卡片,让学生把动物和汉字配对。

    鉴于孩子年龄,课程往往需要结合视频、演示文稿、白板、图片、字卡等多种教学工具,使孩子们手、脑、眼、耳、口并用。课程围绕一个主题,内容复现率高,活动形式多样,学生学得轻松快乐。

    二、选择话题的方法

    我在选择话题时考虑以下两点:首先是孩子们对该话题的熟悉度。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,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提高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度。第二是适时增加文化内容。

    本学期第一课我们讲的是中国的春节和十二生肖。首先,我让孩子听歌谣《小老鼠上灯台》,然后问他们为什么听这首歌谣。我告诉他们今年是鼠年,十二生肖的第一个属相,并参考学生的生日找出他们各自的属相。学生对生肖有了初步的理解。我给孩子们讲解中国农历新年的传统,让他们观察教室门上新贴的“福”字和对联。最后和学生一起把这个歌谣的情景当做故事讲出来,再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朗读歌谣。

    五月份的第二个周日是西方的母亲节。由于班上有两个外国学生,为了让学生了解多种文化,我就选择母亲节为周六课程的话题。首先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曲《我的好妈妈》,带他们复习词语“妈妈”“爸爸”和“宝宝”,学习汉字“好”“家”和“节”。最后我教孩子们为妈妈制做母亲节小礼物。下课后,孩子们开开心心地把礼物送给了妈妈。

    作者简介:王笑施,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英语教师,南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研究员。

    版权所有 © 北京邮电大学

    地址:北京市西土城路10号

    京ICP备14033833号-1

    • 官方微信

    • 官方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