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来顺应,当时不杂
——在瓦努阿图的日子
来瓦努阿图有一年半了。没用“转眼”“蓦然回首”等字眼,是因为课堂工作不能算是特别“忙碌”或者“辛苦”,也就没有那种时光飞逝的感觉。而事实上分明又是招生、开学、日常行政、上课、命题、汉语桥、HSK考试等等,事儿赶事儿停不下来,每天有每天的安排。另外,“一年半”其实也是个很有意思的时间段。在这个时间节点上,极容易产生一种“我以为我都懂了”的感觉,而实际上又都只是雾里看花,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了解学习。2020年,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年份,反而想避免使用过于沉重的语气,不如就用这篇可能既有些“形散”又有些“神散”的小文,为在瓦努阿图的日子做个注脚。
瓦努阿图,这个遥远而美丽的南太岛国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,仍带着神秘面纱。其他先不说,光是这个名字就够大家倒腾一番的:瓦鲁阿图、努瓦拉图、那鲁瓦图……没问题,我知道您指的就是我待着的这个国家。这么长的名字再加上不那么容易的发音,没来过南太的您就算说得不对,谁又会忍心责怪呢不是?
美丽的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街景
自打来到这里,就经常有亲友听闻地震的消息后发微信询问这边的情况,每次都令我颇为感动。打开地震台网页,将震级筛选项设定为6级,不难发现其实每一页都有瓦努阿图的字样。刚来岛上的时候,带着与生俱来的对地震的敏感,我常觉得脚下的地面每天都在震动。后来偶然间发现我的床腿下面其实是四个轮子,也不知道这是否就是症结所在。在这边已经经历过好几次地震了,每次惊恐地夺门而出后,都会被在外面“谈笑风生”的当地朋友笑话一番。就在几天前三月末的一个漆黑的清晨,又一场动感十足的地震将我从睡梦中惊醒,“起身、爬出蚊帐、光脚逃生钻桌底”,完全是一气呵成。其实这里的房子大都是避震设计,低矮且为钢混结构,因此安全上是有保证的,但平时多一些演练、加一分小心总不是坏事。
这里有很多让人喜爱的理由。喜欢“雨打芭蕉”“小楼一夜听春雨”这样的诗句,因为雨天对于北方人来说通常是别有一番韵味的。不过今年的雨季还是让我这个“无车族”吃尽了苦头。一连几天不停地下倒也就踏实了,时晴时雨就有点儿过于任性了;主要是有时甚至到了“雨随心动”的境界,哪怕只是动了出门的念头,它就下给你看。只好“说走就走”地出行,赶在老天觉察之前就开溜。过几天要来台风了,2015年的灾难让当地居民至今都还心有余悸,大家都做足了功课迎接这次飓风的“大驾”。下星期必将又是费灯费电的“肥宅周”,惟愿“风眼”微微错开角度,放过小城维拉;上网就不指望了,希望到时候还能有水有电。
无常的不只是天气,这场席卷全球的凶猛疫情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。由于志愿者教师无法派出,我和同事只能调整工作计划,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课堂的照常运转。在国内疫情最吃紧的时刻,瓦国政府、当地华人组织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为中国捐款,奉献爱心。可爱的课堂学生们积极响应,录制支持视频,为武汉加油打气,令我们感动不已。国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为大家寄来了口罩,驻瓦使馆和孔院总部也对我们倍加关心,这些都温暖着我们的心!好消息是近期瓦国政府已经陆续采取了停飞、停船、停课等一系列举措,疑似病例也都为阴性。不利因素是,作为岛国的瓦努阿图很难长期自断旅游这一经济命脉。而以当地目前的医疗卫生条件,一旦有输入病例,后果不堪设想,因此这边的疫情防控仍然任重而道远!
年初踏出国门的那一刻,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世界今天的模样。未来是不确定的,唯有当下可以把握,谨以曾老夫子的话与诸君共勉:物来顺应,当时不杂。相信雨后终见彩虹!
作者简介:丁泽良,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师,南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研究员。2018年9月至今任教于瓦努阿图南太平洋大学艾玛卢校区孔子课堂。